河南工学院坚持以党建高质量推动发展高质量,落实新工科“五新”“六问”理念,致力于“三合三助”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发展之路。
专业结构调整契合产业转型升级,助推高质量学科专业群建设。学校聚焦河南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需求,持续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等战略支撑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做强与传统产业契合的机械、电子、电气等优势学科专业,培育交叉融合类电线电缆、新能源材料等特色学科专业,新增与新兴产业相匹配的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医学信息工程等新工科专业,学校36个本科专业中与我省战略性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匹配率为83.3%。紧紧围绕产业链、创新链推进专业集群发展,打造对接产业发展的装备制造、智能电气、电子信息、工程服务、新能源材料等兼具特色与优势的学科专业集群。
课程体系重构契合产业岗位需求,助推高质量课程建设。各专业以产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按照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评估、优化的逻辑流程来重构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整体知识观、数字思维和创新思维及系统性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促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课程体系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原型,将生产现场每个环节转化为可复制的项目在创新课程中实施,强化学生工程创新能力。近三年,产教协同开发校企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建设高质量应用型课程70余门,保障了学生能力与岗位需求零距离对接。
人才培养目标契合产业人才需求,助推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确定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总体目标,将“OBE教育”的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认真梳理“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矩阵,确保课程对各毕业要求的支撑,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实施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文渗透。每个专业融合1-2个其他学科;积极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实施“课程思政112育人工程”,在各专业核心课程中凝练大国工匠精神。
“三合三助”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实施以来,学校新工科专业建设成绩显着,成功获批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荣获省一流本科专业6个、省重点学科建设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项。近三年在校生和毕业生中拥有授权专利850多项,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921人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累计立项5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大学生众创空间顺利通过教育厅考核验收。学生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就业质量逐年提升,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达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