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14日,教育部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举办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北京举行,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智慧教育发展评价论坛举办。跟小编一起来聚焦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上的观点与思考↓↓↓
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教育?
(资料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祝智庭:
数字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智慧社会可能很快就会到来。通过数字化转型,我们会逐渐由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入到智慧社会。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数字化转型?
根据数字达尔文主义理论,进化是一种自然的过程,创新是人为的进化,转型是两者的混合。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文化“转基因”工程。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是希望通过依托技术、数据、过程、战略、文化从而破解教育的规模、质量和成本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我们需要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的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本着“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的原则,让教师能够施展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习者能够获得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美好的发展体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曹培杰:
从农业社会的私塾到工业社会的班级授课制、分科教学法,未来社会的教育将迎来新样态。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智慧教育是数字时代的教育新形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 张民选:
近几年多个国家陆续出台了系列教育数字化文件,特别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争先恐后地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进行了多轮次战略规划布局,迭代前行是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的显著特点。
数字化转型与智慧教育什么关系?
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院长 吴娟明:
在教育领域应用技术呈现几大趋势:个性化、自我掌控进度的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和空间、跨学科的教学、终身学习的微认证,用于学习分析的人工智能,新的教学评估模式。数字技术目前已在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特别是拓宽了教学法,实现了经验性教学、多模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及教学的连通性。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 黄荣怀:
智慧教育包括环境、模式和体制三层境界。第一层为智慧学习环境;第二层为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和差异化教学;第三重境界为现代教育制度,包括知识生产力、人才培养系统。
发展智慧教育需要着眼于教育生态的整体发展,实现“慧”从师出,“能”自环境、“变”在形态。当前,教学已突破了学校教育提供的正式学习,而走向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这两类学习的主要区别在于:正式学习是学校控制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而非正式学习则是学习者自己控制学习目标和学习进度。当前教育逐步呈现出智能“技术”+“社会人”学生的新教育样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曹培杰:
数字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智慧教育正是应对未来劳动力需求变化的选择。智慧教育通过教育环境数字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育治理精准化,构建面向人人、适合人人、更加开放灵活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智慧教育将培养更具有价值信念、数字素养、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时代新人。
智慧教育评价在教育转型中承担什么角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教育与技能司司长 安德烈亚斯·施莱歇尔:
过去的教育创新,更多时候是基于理论和经验来进行。未来的教育创新,更多时候会与技术密切相关。
就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的发展,全球学者基本达成一个共识:不是机器代替教师,而是人与机器如何和谐共处。我们需要从关注技术到关注教学,关注技术驱动的教学和学习的重新构想。
21世纪的数字素养不是从预先设定好的信息中提取知识,而是能够驾驭模糊性、管理复杂性,这是数字转型的真正核心技能,这需要通过技术帮助学生做好充分准备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教育监测报告》主编 马诺斯·安东尼斯:
《2023年全球教育监测报告》重点关注教育机会平等、教育质量、教育技术发展、教育系统管理带来的挑战及技术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我们在研究智慧教育的同时也要同步研究智慧教育评价,以评价引领智慧教育健康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院长 黄荣怀:
智慧教育监测有助于显示数字技术教育应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有利于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国家层面的智慧教育监测需要重视观测点与数据源,前者是关于数据的输入、产出与过程,后者是区域、学校与教师等层面的数据来源。
数字化转型需要在教育系统中实施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和全领域的数字化进程,并确保业务链互通、数据及信息链共享和各要素协同发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