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师范学院:基于智慧化管理的大学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模式构建与实践

来源:河南日报时间:2021-12-20 10:39:53

  学校体育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具有独特功能。

  可是由于缺乏协同管理机制,导致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质测试、体育竞赛等环节无法形成有效合力;缺乏学生运动状态实时监测与运动行为持续助推的技术支撑,导致针对学生的个性化体育服务模式供给难以实现。这些困扰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长期困境,是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总体状况依然严峻,锻炼行为习惯尚未建立,锻炼行为状况水平较低的深层次原因。

  最近南阳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正在突破这些困境。在南阳师范学院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手球场等运动场馆,无论是艳阳下的中午还是灯火通明的晚上你总是可以看到一场场精彩激烈的对抗、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校园田径场甚至是道路上随眼可见三五成群进行着健康校园跑的学生……体育锻炼、体育竞赛成了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南阳师范学院体育学院院长钱文军看来,这是学校自2017年开始不断深化大学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可喜成果。南阳师范学院自2017年就开始进行大学体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探索,主要聚焦于课外体育锻炼采用步道乐跑系统,并改革了大学体育素质模块的考核方式,从一次性总结性考核转换为长期性过程考核;通过以必要的强制性激发学生课外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健康校园跑的开展改变了学生的锻炼习惯,使学生走下了网络,走出了宿舍,走向了运动场。”

  重塑大学体育课程结构

  体育之效,至于强筋骨,因而增知识,因而调感情,因而强意志;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无体是无德智也。“真正深入推进南阳师范学院大学体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并将其确定为学校大学体育整体性改革方向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党委书记卢志文。”卢志文平时就非常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擅长网球;他不仅积极参与运动,而且对于体育的功能有着独特的认知,尤为推崇着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断——“体育锻炼,不仅使人体格强壮健康,更是锻炼意志力、树立规则意识、培养团队精神的绝佳方式。”

  南阳师范学院历来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坚持把学校体育工作放在全校工作全局;坚持学校体育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服务“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国家发展战略大局。2019年时任南阳师范学院校长的卢志文亲自领衔与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大学、河南省体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申报并获批了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大项目《基于智慧化管理的大学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2019SJGLX005)》。

  如何实现智慧化管理以及如何推进大学体育的整体性改革

  从2019年年底开始,钱文军带领研究团队潜下心来,在总结全国高校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以智慧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体育管理系统;以智慧化管理为突破点,打造了全新的“智慧化管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从体质测试和课外体育锻炼切入带动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整体性改革;该模式以智慧体育平台为技术支撑,涵盖了智慧体育课堂教学、智能化课外体育锻炼管理、智能化大学生体质测试管理和智能化校园体育竞赛管理模块。四个模块既各自运转又互相关联,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不断进行着大学体育课程结构的重塑,以及大学生体育学习环境、体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结构和体育教学理念的优化提升。

  丰富资源、拓展空间、过程评价,优化了体育学习环境

  智慧体育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优化了体育学习环境、拓展了体育学习的空间;从单纯的课堂拓展到课前、课中和课后保障了学习时间,从单纯的线下拓展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丰富了学习资源。

  (1)课前资源推送、实时数据反馈:教师通过自制微课、精选优秀慕课、选择多媒体资源、制作预习检测题等方式制作预习资料并发布给学生;学生预习视频资源并在学习平台上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反馈预习中的问题;教师通过学生反馈信息进行备课,调整教学方案。

  (2)课中师生互动、多元持续沟通:准备活动之后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课前预习中的问题,教师快速整理记录筛选典型问题,确定讲解重点和练习重点;教师要围绕着学生的“自主运动参与”创设情境化的真实运动情境,构建“多向互动式”多元化对话方式,营造“民主和谐”课程实施氛围,促使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对话交流;课中分组练习时,也可利用智能手机录制动作视频进行强化练习,还可以将动作较好的学生的视频作品放于平台上供全体学生进行学习参考。

  (3)课后交流辅导、兼顾学生差异:教师要鼓励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课下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邀约一起练习,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布置作业需要学生通过平台进行提交,给学生以具体任务的作业。

  (4)教学评价:教师进行评价时要强调过程性、个性化考核,关注学生的进步;注重体育学习后的“运用”与“表现”;增加课外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竞赛参与在课程评价中的比重,引领课程实施的运行方向,逐步实现从“外在强制性锻炼”向“内在自主性参与”的转变。

  制度保障、强制参与、对抗惰性,促进了自主性参与实现

  智能化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设计与实施,用强制性要求对抗学生的惰性,随着在体育课评价压力下的被动参与的坚持,学生必然会逐渐感受到运动的益处和快乐,从而实现从“强制性锻炼”到“自主性参与”。

  研究的智能化课外体育锻炼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强制性要求,所有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在智能手机上安装智慧体育平台的课外锻炼管理系统APP,而且要完成一定数量的校园跑次数;其二是推荐性建议,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运动技能学习或体能锻炼APP,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自愿自主性锻炼;其三是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中选用的网络教学平台获取体育讲座培训、身体锻炼方法等方面的指导。课外健康跑的成绩会占本学期体育成绩的30%,步道乐跑成绩不及格,本学期大学体育成绩按0分计算。

  便利化和数字化的体质测试,有利于对“体弱生”的后继管理干预

  智能化大学生体质测试管理将体质测试管理子系统与智能体测室结合起来,可以实现体测数据的同步上传和测试结果的及时查询;并根据体测数据评估学生体质,注重对体质弱势群体的后继干预。

  (1)体质测试管理软硬件的建设:体育学院将测试管理软件(智慧体育平台的体质测试管理系统)与测试硬件(智能体测室)结合起来,能够将体质测试与数据处理并上传同步完成,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的优势,管理者能够方便管理各项数据,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查看测试结果,对学生体质健康的动态变化实现长期有效监测。

  (2)体质测试的管理:体育学院首先协同校医院、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心筹备建立大学生体质健康咨询中心,为学生提供健康运动方案、健康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然后依据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运动处方,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课余锻炼。同时对体质弱势群体学生的健康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在体育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锻炼项目,有针对性的地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帮助体质弱势学生群体改善身体状况。

  竞赛体系和参与氛围优化,有利于“教会、勤练、常赛”闭环形成

  智能化校园体育竞赛管理的设计与实施,通过多层次校园体育竞赛体系的构建优化了学校体育参与氛围,增加了普通学生参与校园体育竞赛的机会;而学生校园体育竞赛参与的经常化又会激发其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从而在“体育学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校园体育竞赛实施专业、学院、学校三级竞赛体系。每年由学校公共体育教学部发布本学年的校园体育竞赛安排,各个学院根据学校的校园体育竞赛总体安排、安排自己所在的学院、专业两级体育竞赛活动的开展。各个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明确一个项目参与专业的普及型体育竞赛(班级赛与年级赛),优胜者选拔推荐参加学院的各专业对抗赛,专业对抗赛的胜出者代表各学院参加学校的学院争霸赛,学院争霸赛的优胜者可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全国的大学生体育比赛。通过多层次的校园体育竞赛体系的构建,力争让每个学生每年至少参与一项正规的体育竞赛。

  据了解,南阳师范学院基于“智慧体育平台”的大学体育“智慧化管理”教学实验数据显示:“智慧化管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可有效促进学生的总体体质提高、体育锻炼自主动机提升和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参与。可见,“智慧化管理”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体育学习动机、增强身体素质和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等方面的效果非常显着。

  基于智慧化管理的大学体育教学综合改革模式主要有两个特色:一是大数据系统的开发运行,优化了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增加了大学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数字化、开放性和交互性;真正落实“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了新时代个性化教育的要求。二是运动数据的精确采集分析,增强了评价干预的针对性。对学生体育学习、课外锻炼、体质测试、竞赛参与等相关运动数据的精确采集和科学分析,一方面可以加强数据之间的关联性,增强对学生的“学、练、测、赛”效果评价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以精准诊断学生运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